RFID定位技術淺析--新導智能
RFID定位技術簡介:
無線射頻辨認即射頻辨認技能(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自動辨認技能的一種,通過無線射頻方法進行非觸摸雙向數據通訊,利用無線射頻方法對記錄媒體(電子標簽或射頻卡)進行讀寫,然后到達辨認方針和數據交換的意圖,其被認為是21世紀最具開展潛力的信息技能之一。
RFID相比UWB等技能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1940年,因為雷達技能的開展和前進然后衍生出了RFID技能,1948年RFID的理論基礎誕生。時至今日,RFID的技能理論得到了進一步的豐厚和開展,人們研發單芯片電子標簽、多電子標簽識讀、無線可讀可寫、習慣高速移動物體的RFID技能不斷開展,而且相關產品也走入我們的生活,并開始廣泛應用,像是RFID智能倉庫,RFID出入庫等.這其中就包括RFID定位。
RFID定位:
RFID定位一般由電子標簽、射頻讀寫器、RFID定位技術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RFID出入庫,RFID智能倉庫,RFID資產管理等.中間件以及計算機數據庫組成,射頻標簽和讀寫器是通過由天線架起的空間電磁波的傳輸通道進行數據交換的。在定位體系應用中,將射頻讀寫器放置在待測移動物體上,射頻電子標簽嵌入到操作環境中。電子標簽上存儲有方位辨認的信息,讀寫器則通過有線或無線方式連接到信息數據庫。
根據RFID體系的作業頻率不同,可將其分為低頻LF(Low?Frequency)、高頻HF(High Frequency)、超高頻UHF(Ultra?High?Frequency)和微波MW(Microwave)等四個頻段。頻段不同,作業特性也不同:低頻和高頻RFID體系根據電感耦合的基本原理,因而其通訊間隔較短;超高頻和微波頻段RFID體系根據電磁耦合反向散射的基本原理,因而其通訊間隔較長。
RFID定位體系現在較盛行的是2.4G+125KHz的雙模雙頻定位定位。125KHz頻段主要用于激活定位標簽,定位標簽被激活后傳輸激活天線的編號到后臺,激活間隔一般在1~2米。這樣的定位也稱為半有源RFID定位。半有源RFID定位體系由低頻激活器、定位標簽、閱讀器、定位軟件四部分組成;低頻激活器利用125K低頻觸發技能及低頻信號界限顯著的優勢實現方位跟蹤;電子標簽具有全球惟一的ID號碼并按照事先預訂時刻向外發送電子載波(包括標簽ID、激活器ID、RSSI場強值、電量狀況等);讀寫器實時接納電子標簽宣布的載波信號并將載波信號傳輸到后臺辦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