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陳述一個前提,本文所講的資產主要是指企事業單位內的車輛、辦公設備、家具、實驗儀器設備、計算機設備等,這些資產在目前大部分的企業單位都有相當數量的存在,由于數量龐大,分布較廣,管理起來非常困難,經常出現無緣無故的“失蹤”;對于資產盤點,很多企業采取各部門層層上報的形式,不僅效率低,工作量大,而且信息滯后,導致資產重復購買,造成企業運營成本增加。
如何有效解決這個問題?是增加資產管理人員?還是更嚴格的資產購買審批制度?或許企業應該轉換下思路了。
在傳統的資產管理過程中,工作量最大的非盤點莫屬,由于經常出現盤盈或盤虧的情況導致多次盤點。為什么會出現盤盈或盤虧?我們來分析下盤盈的原因,如果資產是經過嚴格的采購流程進入到總部大樓內的,那么其實資產是不可能多出來的,除非真的有員工貢獻了自家資產。再來分析下盤虧的情況,因為一般的企業大樓都有保安和監控錄像把守,物資出門要有簽字確認的出門單,也不大可能出現資產隨便丟失的情況,況且很多“丟失”的資產在下次盤點時可能又重新冒出來了。
看起來有點匪夷所思對不對?再看下傳統的資產盤點過程,通常是各部門資產管理員一起上陣,層層上報,需要持續幾周甚至幾個月之久,如果在這段時間內,有些資產在盤點過和未盤點過的區域之間移動,自然就造成盤點數據的“賬實不符”。
說到底,資產管理中真正需要管理的是那些時常移動、容易“丟失”卻并未丟失、只是位置發生變化的資產而已。

在傳統資產管理中,很多資產只是在初次登記時記錄其所在空間位置,但隨著時間變遷很難及時更新資產的最新位置。而我們認為控制資產的室內定位才是資產管理工作的重點。
因為,資產的位置信息代表著其所處的使用場景,也即基于位置所創造出來的能夠為員工核心業務提供直接支持服務的工作空間,將固定資產部署到相應的正確的工作空間之中,也即將資產放置到正確的空間位置,所以要對資產的空間位置進行管控。這種控制,既包括資產入庫初始狀態時的空間位置,也包括其使用壽命周期內不斷變換的位置,及其與人員、組織機構和業務的關聯關系。
基于室內定位的資產管理模式完美地驗證了控制資產的空間位置對于資產管理的重要性。在這種模式下,只需要給每個資產安裝定位標簽,在大樓內部署室內定位網絡,輕輕松松可以看到資產在室內的實時位置和移動軌跡。不需要人工去盤點資產數量,管理人員可以遠程查看資產自動統計盤點的情況。具體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
資產查找
對接企業已有數據庫,系統可顯示資產屬性信息如資產名稱、型號、使用部門、直接使用人等,直接輸入屬性或者資產綁定的定位標簽編號即可查看該資產在大樓內的具體位置,系統配置高清3D室內地圖,分樓層定位資產,移動端規劃室內導航,自動切換地圖,定位精確,方便快速尋找目標資產。
-
資產維護
針對新增的資產,直接在系統內新增該資產安裝的定位標簽的信息即可。針對報修的資產,可以選擇由使用人直接向管理人員上報定位標簽編號,或者授予使用者登錄系統修改資產狀態的權限。針對報廢的資產,直接從系統中刪除該定位標簽即可,清空標簽的屬性信息,回收待下次使用。
-
資產借調
針對資產外出離開大樓,由管理者審核后釋放電子圍欄的預警功能,資產方可帶出樓外;針對資產在大樓內的借調,可直接查看資產的移動軌跡和實時位置,無需具體操作。
-
資產盤點
室內定位系統針對資產實現自動盤點,無需人工操作,實時統計大樓內資產總數,樓內某一區域的資產數量,這些資產的屬性,并根據數據自動生成盤點報表。針對定位標簽出現低電量或掉落遺失的情況,系統自動報警,防止統計遺漏。
-
資產防丟
大樓內設置電子圍欄,針對重要的非移動資產設置電子圍欄,針對資產移動的區域范圍設置電子圍欄等等,一旦資產離開其工作范圍,即觸發系統報警,有效預防資產遺失。

這樣基于室內定位的資產管理模式,將資產的位置信息作為資產管理的主要內容,可以快速高效地追蹤資產的位置、數量和移動軌跡,使得傳統的盤點工作不再繁瑣沉重,盤點變得隨時隨地可以進行,并且高效不易出錯,而且在定位設備健康運轉狀態下,甚至完全無需盤點!同時,可以減少75%的審計成本,減少45%的設備“失蹤,減少50%的設備停機率,降低40%的備件庫存量,提高30%的資產使用率,延長10%的設備運行壽命……
說到底,室內定位這樣的管理模式其實就是通過信息化手段告別傳統資產管理方式,將傳統的固定資產日常管理轉變為資產的空間管理,在操作上對于管理人員來說并無太多難度。真正的難度在于企業管理層認知的轉變,企業只有轉變管理思路,認識到資產位置的管理對于資產、人力資源等各方面的重要意義,才能真正實現企業管理模式升級,提高企業競爭力!